起源

印度的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令人惊叹的史前岩洞。其中,博帕尔附近的宾贝特卡(Bhimbetka)岩洞最令人印象深刻。这些岩洞雕刻在巨大的砂岩露头的中心,岩洞上还有壁画的痕迹,描绘的生活方式至今仍被生活在遗址周围的村落所延续。最早的农业定居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7000 年,但直到公元前 3000 年才发展出真正的城市化文化,这就是印度河文明,也被称为哈拉帕文明,因其主要中心哈拉帕而得名。这一时期的城市有一个正交的规划,围绕着一个政治、宗教和行政中心组织起来,该中心位于比其他手工业区和住宅区高的地方。已发现的巨大泥砖粮仓见证了集中化的农业管理,而水库、排水和水处理系统则表明了对公共卫生的关注。古吉拉特邦的多拉维拉城就是最好的例子。该城拥有一座城堡,城堡周围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一个祭祀中心和街道两旁大小不一的住宅,反映了当时社会已经高度等级化。这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筑都是用石块砌成,内核是泥砖,这种复杂的技术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

佛教遗产

作为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拥有许多反映这一精神和宗教遗产的建筑瑰宝。佛教建筑可分为三种类型。佛塔是纪念性的灵位,直接继承了巨石坟丘的传统,由一个埋葬墓地的土丘和四周的栅栏组成。这些半球形穹顶通常由彩绘砖砌成,或用历史石(唤起 "叙事 "场景的装饰元素)装饰,安放在一个圆形平台上,上面是通常由石头砌成的方形遗物室,以及一个类似露台的地方,上面安放着象征神圣的 "阳伞"。平台上建有人行道,以便信徒们举行绕塔仪式(按顺时针方向绕佛塔行走)。整个建筑群由栏杆(vedika)和门廊(torana)环绕,所有栏杆和门廊一般都雕刻精美,装饰典雅。圣殿或chaitya让人联想到西方教堂及其基底式平面。事实上,它们的特点是中殿由成排的柱子分隔,两侧是侧半廊,中殿的后端像天顶一样弯曲,那里有一个小圆顶佛塔。圣殿最初是木制的,现存的都是石制的。有些甚至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就直接雕刻在岩石上。这些岩石圣殿有桶形拱顶,正面有宽阔的马蹄形开口,其比例之大、装饰之美令人印象深刻。至于修道院,它们是真正的文化和宗教中心。所谓出土的修道院见证了高超的建筑技艺,数十个洞穴中建有圣殿、小教堂和公共住所。另一方面,印度河流域的寺院一般都建在村庄的高处。上层是寺庙(thakang)、大礼堂(dukhang)和恐怖的守护神庙(gonkhang)。山腰的下部则是僧侣们的住所。在佛教宝藏中,千万不要错过毛利王朝及其最著名的统治者阿育王留下的惊人遗产,他将自己的道德和精神准则刻在岩石上或石柱(stambha)上,并发起建造了桑奇建筑群,这里有奢华的宫殿、寺庙和修道院。其他不容错过的景点还包括阿姜塔石窟和埃洛拉石窟,这两个石窟将寺院、避难所和刻在岩石上的巨石寺庙融为一体;令人难以置信的那烂陀大学遗址,在那里佛塔和避难所中矗立着极好的维哈拉(居住和教育建筑);以及拉达克的许多寺院,它们被称为贡巴(gompas)。

印度教的辉煌

印度教建筑遵循《瓦斯图建筑法》(Vastu Shastra),这是一门建筑科学,规定了对称、方向排列以及流动和能量循环等永恒不变的原则。最初的寺庙与婆罗门教有关,规模小,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平顶的神室。然而,神庙逐渐变大,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假屋顶的形状也多种多样。主要是在古普塔帝国时期(3世纪至 6世纪),印度教建筑的主要原则得到了发展,寺庙再现了宇宙的秩序。大多数寺庙都建在石头或花岗岩平台上,平台上雕刻有阶梯或层级,方便人们进入圣地。祭祀本身在寺庙中心的一个小圣殿中进行,该圣殿被称为garbhagriha(矩阵室)。从神圣到世俗的转变反映在空间的组织方式上:信徒们从装饰华丽、向所有人开放的空间来到阴暗、更加简朴的圣殿,庭院和走廊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此外,还设计了绕行区,以便信众绕着圣殿进行仪式性的行走。神庙前有一个或多个曼达帕塔(mandapas),通常是由一系列柱子支撑的金字塔形屋顶的亭子。围墙保护着这些寺庙,它们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宗教建筑群。但有两个元素特别引人注目:戈普拉(gopura)--与围墙融为一体的不朽门塔;以及维玛纳(vimana)--圣殿的隆起屋顶。在北部,按照纳加拉(Nagara)风格的规范,圣殿塔有一个带曲线脊的西卡拉(sikhara )或锥形螺旋,脊上装饰着阿马拉卡(amalaka),这是一种凹槽圆盘或棱形石垫形状的石头。在南部,寺庙遵循德拉维德教规,以多层金字塔形的维玛纳为特色,而寺庙的戈普拉(gopuras)则是装饰的重点,上面布满了数以千计的雕塑和色彩斑斓的绘画。北印度的瑰宝有.....:中央邦的卡朱拉霍(Khajuraho)不朽建筑群,它的 23 座寺庙将构图艺术与精巧的雕塑相结合;特兰加那邦的卡卡提亚-鲁德雷什瓦拉(Kakatiya Rudreshwara)寺庙,它是一座极好的砂岩建筑,金字塔形的维摩诘由轻质多孔砖建成,这种砖被称为浮砖,可以减轻屋顶结构的重量;还有奥迪沙邦的辉煌,甘加王朝在那里建造了科纳克(Konark)和普里(Puri)寺庙。南印度的杰作包括马哈巴利普兰(Mahabalipuram)不朽建筑群,这是帕拉瓦王朝的辉煌之作,集岩石圣殿和巨石寺庙(拉塔)于一体。喀拉拉邦的寺庙会让您眼花缭乱,瓦顶的圣殿或铜牌倒映在神圣的水池或池塘中。在泰米尔纳德邦,您可以欣赏到乔拉王朝辉煌灿烂的雕刻和色彩旋风,如位于坦贾武尔(Thanjavur)的极好的布里哈德斯瓦拉神庙(Brihadeesvara Temple),其主殿维摩那(vimana)高达 59 米;或位于马杜赖(Madurai)的米纳克希-安曼神庙(Meenakshi Amman Temple),它以 12 个色彩斑斓的戈普拉(gopuras)而闻名,普拉上布满了众多神灵和恶魔的形象。最后,在卡纳塔克邦,千万不要错过帕塔达卡尔(Pattadakal)寺庙群,它是北方和南方传统的惊人融合,拥有不同的维摩那;还有汉皮(Hampi)令人难以置信的古迹群,它是印度教最后一个伟大王国毗奢耶那伽尔(Vijayanagar)的首都,其寺庙周围组织了名副其实的小城镇。

伊斯兰教的出现和莫卧儿王朝的辉煌

伊斯兰教在印度存在的最早证据是库特卜-艾拜克(Qutb ab Din Aybak)的作品,他在12世纪建立了德里的第一个苏丹国。Quvat al-Islam 清真寺建在一座印度教古庙的平台上,是令人惊叹的宗教融合的象征,其 qibla(指示麦加方位的空间)的顶部是同样是印度教的圆顶建筑。红色砂岩尖塔高 72 米,以圆柱形和三角形肋条交替排列为特色。这座不朽的塔楼被称为库特布米纳尔(Qutb Minar),是穆斯林信仰胜利的象征。拱门和穹顶的引入、对对称和比例的重视、丰富的装饰元素(书法铭文、阿拉伯式花饰、花卉和几何图案)以及镂空石屏(jali)和chattris(带伞形圆顶的小亭子)等形式上的创新,只是这种兼具防御、纪念和装饰功能的伊斯兰建筑的部分主要特征。探索图格卢卡巴德(Tughluqabad)和贾汉帕纳(Jahanpanah)古都、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古城墙或德干半岛的清真寺。在中央邦,特别是在曼杜,王子和苏丹们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如贾瓦兹宫殿(Javaz Mahal),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长 110 米,俯瞰两面水镜。这座不朽的建筑预示着莫卧儿王朝的辉煌。这一时期的第一座伟大建筑是位于德里的胡马雍陵墓,它是莫卧儿王朝名副其实的建筑宣言。陵墓坐落在一个花园的中心,花园被两条直角相交的小溪分成 4 个对称的部分,这就是波斯传统的Chahar-bagh。该建筑还采用了红色砂岩、当地黄石、白色大理石镶嵌、陶土砖和陶瓷镶嵌,具有极佳的色彩效果。这座陵墓的设计以平衡和理性为主导,其体量体现了八角形的纯粹性。这种力量在泰姬陵中达到了顶峰。从花园和池塘的布局到建筑的排列,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展示这座白色大理石建筑的辉煌,它的两侧有 4 座尖塔,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球形穹顶。这座 "冰冷感性 "的花园式陵墓装饰华丽,大理石上镶嵌着珍贵的宝石,采用的是镶嵌技术(pietra dura)。一旦选定了设计方案,工匠师傅就会将其雕刻在大理石上。然后对宝石进行分类、切割、凿刻、嵌入并粘合到镂空的图案中,最后用软砂轮进行抛光。莫卧儿王朝也是城市规划大师,法特普尔-锡克里(Fatehpur Sikri)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座宫殿式城市完全由阿克巴(Akbar)规划,并建有一座一流的清真寺。在莫卧儿王朝的传统中,大型清真寺的特点是具有纪念碑式的伊旺(一端敞开的拱形门洞,朝向真主朝拜区),以及两侧建有尖塔的大型开放式中央庭院。莫卧儿王朝的堡垒也很有名,如阿格拉和德里的红色堡垒,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两个堡垒都有气势恢宏的红色砂岩墙保护,内有宫殿、清真寺和花园。锡克教古寺是穆斯林和印度教风格的综合体,是莫卧儿王朝晚期的代表。最有名的是位于阿姆利则的金庙,它的莲花穹顶覆盖着金板,地板非常珍贵,只能用孔雀羽毛来清扫!

皇家气派

莫卧儿王朝时期,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的独立王国见证了无与伦比的建筑活力。斋浦尔是有计划、深思熟虑的城市规划的绝佳典范--城市按照网格状规划,街道两旁的柱廊交叉形成大型公共广场,称为 "Chaupars",并划分为多个区,称为 "Chowkris "--斋浦尔希望与莫卧儿王朝的城市相媲美。它的创始人萨瓦-贾伊-辛格二世(Sawai Jai Singh II)为它建造了用粉色砂岩雕刻而成的宫殿和寺庙,赋予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身份。在斋萨尔梅尔,用粉色或黄色砂岩雕刻的富丽堂皇的拱廊、阳台、长廊和拱门,让人目不暇接。在中央邦,千万不要错过瓜里奥尔(Gwalior)的大城堡,它有雄伟的堡垒和围墙保护,宫殿内装饰着精美的浮雕、石刻面板和陶瓦。城堡还拥有地下建筑,曾经是浴池和喷泉的所在地!在古吉拉特邦,艾哈迈达巴德古城保留了其街道网络,街道两旁是豪华的房屋,通常由美丽的大门围合。这座城市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受到当地木制建筑的启发。最后是瓦拉纳西(贝拿勒斯),这是印度最神圣的城市之一。这座湿婆之城因其佛塔(共 90 座!)而闻名于世,佛塔是通往圣河恒河的一系列台阶和塔层。每条阶梯都有自己的颜色(黄色、绿色、红色等),从阶梯上可以俯瞰城堡的地牢和炮塔,城堡的外墙装饰着圆窗、阳台和柱廊,或者是寺庙和圣殿,里面有大量的雕像。

欧洲的影响

葡萄牙传教士和定居者留下的遗产在果阿尤为明显,果阿被称为 "东方罗马",这里有许多巴洛克风格的修道院、教堂和寺院,充满了动感和装饰性。这些建筑大多由红土砌块建成,表面覆盖石灰灰泥,通常为白色。马高的房屋是另一处精美的葡萄牙遗产,这些房屋的 "balcaos "或阳台上饰有精美的锻铁工艺,外墙色彩缤纷,窗户以白色为主色调。在朋迪榭里(Pondicherry),中央带有柱廊和百叶窗的别墅是法国时期的遗产。当然,留下最持久印记的还是英国人。德里留下了埃德温-卢廷斯爵士的印记,他设计的城市融合了欧洲古典主义、印度教装饰艺术和莫卧儿王朝的景观建筑,令人叹为观止。19世纪,加尔各答是东方最大的殖民城市,其公共建筑令人印象深刻,如多里克风格的市政厅、哥特式风格的最高法院以及科林斯式圆柱的邮政总局。但最令人惊讶的无疑是孟买。谁能想到这座城市最初只是沼泽遍布、疾病肆虐的岛屿的混合体?当你漫步在这座殖民城市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新哥特式建筑中时,你很难相信这一点。这座城市的杰作是Chhatrapati Shivaji(维多利亚终点站)车站。它的石质穹顶、塔楼和丰富的装饰,是印度-萨拉凯尼式或盎格鲁-印度风格的象征,汲取了印度教、莫卧儿王朝和西方的风格。新公路和铁路的修建也为建造高海拔度假胜地提供了可能。英国人在这些度假胜地重新创造了一种理想化的英国乡村,其中包括板球场、植物园和休闲平房。哥印拜陀,奥蒂,甚至达兰萨拉(达赖喇嘛的现居地!)都是最著名的高海拔度假胜地。喀拉拉邦等南部邦的茶园也是如此。在保护印度丰富遗产方面,英国人做出了彻底的改变,从直接掠夺当地珠宝到19世纪末成立考古调查局,该机构召集了许多印度专家进行发掘和深入研究,并制定了保护国家遗产的法律。英国时期的结束标志着装饰艺术风格的出现,其简洁的线条中不乏华丽的装饰。 孟买新区的住宅楼和电影院就是这种风格的典范,后海湾的开垦使其成为可能。

现代和当代印度

印度独立后,建筑业蓬勃发展。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运动。尼赫鲁委托勒-柯布西耶设计新旁遮普省的行政首府:昌迪加尔。勒-柯布西耶根据当地气候调整了他的现代主义风格。勒-柯布西耶采用了青瓦屋顶、双层屋顶、利用冷却塔和水镜冷却空气的自然空调,为可持续建筑奠定了基础。在风格方面,他的混凝土建筑体量更具雕塑感和表现力,如国会大厦建筑群,其轮廓让人联想到一个举起手臂的人,这就是勒-柯布西耶提出的著名的 "Modulor "或 "和谐系统"。然而,尽管这座城市拥有如此多的财富,它还是失败了,因为勒-柯布西耶是为汽车而设计城市及其空间的,而不是为人们主要靠步行出行的社会而设计的!

混凝土和灯光大师路易斯-卡恩在艾哈迈达巴德设计了印度管理学院,绰号 "印度哈佛"。这座不朽而又充满灵性的建筑围绕着庭院展开,庭院两边是简单的几何体量,给建筑带来了一种近乎修道院的氛围。路易斯-卡恩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印度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位伟大人物的协助:巴尔克里什纳-维萨尔达斯-多希(Balkrishna Vithaldas Doshi),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著名的普利兹克奖(诺贝尔建筑奖)的印度建筑师。他的作品包括斋浦尔的新规划方案;阿兰亚廉租房建筑群,该建筑群为社区中最弱势的群体提供体面的住房,其城市设计将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相结合;以及艾哈迈达巴德的普雷马巴伊大厅。查尔斯-科雷奥(Charles Correo)是印度现代主义的另一位伟大人物,他在帕纳吉、博帕尔和斋浦尔的艺术综合体等令人惊叹的项目中,在现代性和乡土性之间形成了惊人的融合。他还负责规划了纳维孟买新城。与此同时,一位英国人在喀拉拉邦声名鹊起。劳里-贝克被昵称为 "建筑界的甘地",他为 "低成本和生态建筑 "奠定了基础。他最喜欢的材料是砖,他用砖来创造曲线和轻盈感。在特里凡得琅可以看到他的许多优雅建筑。印度现代主义的其他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阿丘特-坎文德(Achyut Kanvinde),他将功能主义方法与野蛮主义和传统借鉴相结合,如德里的 ISKCON 寺庙,它是印度同类建筑中最大的建筑群之一。Raj Rewal 则发展了 "一种现代主义、传统和人文主义的方法,将气候限制和当地材料资源融为一体"。1982 年亚运村和德里尼赫鲁纪念馆都是由 Rewal 负责设计的。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玻璃和钢结构塔楼拔地而起,如 280 米高的 "世界一号 "或 718 米高的印度塔,不久将耸立在孟买。这种建筑与城市郊区巨大的棚户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棚户区中,金属板制成的岌岌可危的住所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许多建筑师正在寻求一种平衡,倡导为所有人设计可持续的、负责任的建筑。萨特普雷姆-马伊尼(Satprem Maini)成立了奥罗维尔地球研究所(Auroville Earth Institute),他在那里开发了压缩土砖和稳定土建筑技术,用来建造拱顶和穹顶。在当代复兴运动的领军人物 Bijoy Jain 的作品中,这些砖块与竹子并用。孟买工作室的创始人主张建筑是自然的延伸。他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设计了一些极好的别墅,还设计了令人惊叹的喜马拉雅避难所 Leiti 360,随着时间的侵蚀,它注定要归于尘土。另一方面,在繁华的班加罗尔科技之都,既有未来主义轮廓的建筑,也有线条简洁、让人联想到乡土建筑的项目。在海得拉巴也能找到同样的风格,这里有印度第一座获得 LEED 白金认证的建筑,这是对可持续建筑最苛刻的要求。印度复杂而独特,不容易被驯服,很少有当代国际建筑师涉足印度......但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福斯特+合伙人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却不在此列。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和福斯特+合伙人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正在参与纳维孟买新国际机场的建设。后者已经公布了安德拉邦未来首府阿马拉瓦蒂的开发项目,该项目被构想为一座理想城市,其宏伟的建筑群从广阔的水域中浮现出来!

乡土财富

使用适应当地气候的材料,私人和公共空间的布局,以及一个或多个庭院,这些都是印度各地民居的共同特点,尽管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山区,房屋都用石板覆盖,具有极强的抗风化能力。沙漠地区的房屋用稻草和泥土加固粘土墙,保温性能极佳。在东北部,"阿萨姆 "房屋的石墙或砖墙离地面 1 米高,支撑木框,木框上放置竹编板,然后覆盖灰泥或石灰膏。事实证明,这些结构具有极强的抗震能力。在古吉拉特邦的 Kutch 地区,当地人建造了 "Bhunga "房屋。这些圆形房屋由木材、竹子和粘土制成,装饰有美丽的彩绘图案。喀拉拉邦的木制建筑是另一种乡土瑰宝。这些木制房屋建在红土或花岗岩的平台或地基上,陡峭的多层瓦片屋顶由支柱支撑,具有极好的装饰效果。在喀拉拉邦的回水和斯利那加(查谟和克什米尔)的达尔湖畔,您还可以发现令人惊叹的木结构建筑,从漂浮的房屋到船只,通常都被改建成旅馆或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