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llage de Vlkolinec © ViliamM - iStockphoto.com.jpg
Pont à Bratislava © YuliyaP - iStockphoto.com.jpg
shutterstock_1647509521.jpg

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力量

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心的战略要地,一直是最伟大的帝国梦寐以求的地方。因此,斯洛伐克最重要的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都是军事建筑也就不足为奇了。斯皮什城堡(Spiš Castle)是欧洲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可追溯到1314世纪。虽然现在已成为一片废墟,但它仍是斯洛伐克历史的有力见证。防御工事是罗马式的,大教堂和小教堂则是哥特式的。离这里不远的莱沃恰镇是一座坚固的城市,那里有一座哥特式的瑰宝:圣詹姆斯教堂。巴尔代约夫镇是中世纪城镇规划的典范,以一个巨大的集市广场为中心,有规律地划分街道。请注意广场周围美丽的15 世纪豪宅。千万不要错过圣埃吉迪奥教堂(Church of St Egidio),这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有三个中殿,雄伟地环绕着广场。班斯卡-什蒂亚夫尼察(Banská Štiavnica)建于 1255 年,被誉为 "赫伦河上的明珠",老城堡(Old Castle)是一座令人惊叹的城堡教堂,按照哥特式风格进行了修复,但仍保留了罗马式的三座大殿。在斯卡利卡(Skalica)和希维蒂采(Šivetice),您可以欣赏到素雅、巨大的圆形教堂,它们是典型的罗马式教堂,具有圆形平面图和钟形圆顶。另一座罗马式教堂是伊利亚的圣吉勒教堂,它拥有美丽的石门。在布拉迪斯拉发,千万不要错过圣马丁大教堂(Cathedral of St Martin),这座教堂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之间,为晚期哥特式风格。 大教堂有三个中殿,平面呈十字形,最重要的是有一座 85 米高的优雅塔楼。特尔纳瓦的圣尼古拉教堂是晚期哥特式风格的另一典范,它拥有雄伟的三层中殿和高耸入云的钟楼。一般来说,军事建筑从罗马式到哥特式的转变体现在从朴素的纯防御性建筑到固然坚固但留有更多装饰空间的建筑的转变。在宗教建筑方面,这种转变体现在从庞大的建筑到轻盈、更加垂直和明亮的建筑的转变。

从文艺复兴到洛可可

巴尔代约夫广场中心的市政厅是为数不多的完全按照文艺复兴风格设计的建筑之一。另一方面,文艺复兴时期的贡献也体现在早期的一些建筑中,如布拉迪斯拉发城堡的小教堂或班斯卡-什蒂亚夫尼察的卡默霍夫(Kammerhof),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建筑群,在16世纪将不同的建筑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建筑,在这里对金银矿石进行称重和估价。巴洛克时期留下了更多的建筑,首先是特尔纳瓦美丽的施洗者圣约翰大教堂。大教堂宽阔的中殿和雄伟的塔楼是反宗教改革时期用来教化信徒的典型风格。晚期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包括布拉迪斯拉发的格拉萨尔科维奇宫,它是斯洛伐克最大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但最令人惊叹的巴洛克建筑无疑是圣安东村的庄园。这座庄园建于 1744 年,有四个象征四季的入口、七个拱廊、十二个壁炉、五十二个房间和三百六十五扇窗户......巴洛克戏剧风格尽显无遗。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之后的一种风格,在布拉迪斯拉发的米尔巴赫宫殿的粉饰中可以看到洛可可风格的曲线和阿拉伯式花饰。

木制建筑

该国拥有丰富的优质森林资源,因此很快就利用这一资源建造了许多建筑物,尤其是在农村和山区。山毛榉、云杉和落叶松是首选树种。对于一些房屋,木材被切割成木板的形式--又大又厚的木板,然后堆叠成墙。在墙上开孔,以便安装门窗。用榫卯系统将木板组装起来,使不同的木板牢固地拼接在一起。用原木建造房屋的难度更大,因为原木不容易在墙角处组装。房屋的边缘是由纵横交错的原木形成的。为了保护木头不受风雨和虫害的侵袭,通常会在木头上涂一层粘土灰泥,然后涂上白石灰或赭石色或淡蓝色。为确保房屋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木块之间的任何缝隙都要用植物苔藓、切木或编织麻绳填充。地面通常铺设木地板,但也可以留作夯土地面。至于屋顶,最初是用树皮铺成的,上面再加上扁平的石头、苔藓或草。屋顶后来盖上木瓦。在某些地区,屋顶可能覆盖芦苇或稻草。有些房屋有石头基座。这种情况在山区尤为明显,因为基座有助于弥补地形的不平整。Vlkolínec 村是这种乡土建筑的最佳范例,该村于 2003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名录。除了 43 座一流的房屋外,该村还拥有钟楼、教堂和学校。在 Čičmany 村,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房屋,这些房屋装饰着白色的几何图案,与深褐色的木材形成鲜明对比。木制教堂及其历史也可以在专门介绍它们的专题档案中找到。

折衷主义和新艺术运动

18世纪末开始,一些建筑师摒弃了巴洛克风格的奔放,转而追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严谨。这种风格通常用于官方建筑,以彰显国家的力量。该国最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布拉迪斯拉发主教宫就是如此。奥斯特利茨战役后,拿破仑就是在这座精美绝伦的镜廊中签署了《普雷斯堡条约》。19世纪,斯洛伐克变得不拘一格,尤其是在布拉迪斯拉发。这一时期最精美的建筑包括斯洛伐克国家大剧院和帕卢盖伊宫(Palugyay Palace),这两座建筑都具有雄伟的新文艺复兴风格。

20世纪之交,一股现代化之风吹遍了斯洛伐克,尤其是其首都。斯洛伐克与奥地利和匈牙利非常接近,而这两个国家正经历着一场重大的艺术革命,即新艺术运动(又称分离派)的出现。匈牙利建筑师奥登-莱希纳(Ödön Lechner)以其曲线优美、妩媚动人的设计而闻名,他设计了布拉迪斯拉发的新艺术旗舰建筑:圣伊丽莎白教堂(St Elisabeth's Church),该教堂因其蓝色马赛克和陶器外墙饰以银色图案而被称为 "小蓝教堂"。椭圆形的平面布局和桶形拱顶给人一种柔和流畅的感觉。首都新艺术风格的其他代表作还包括郁金香酒店(Hotel Tulipan),其外墙饰有镀金楣板和锻铁阳台;罗兰咖啡厅(Café Roland),其金黄色外墙饰有atlatls;以及大学(University),其果断、严谨的线条让人联想到另一位分离派大师奥托-瓦格纳(Otto Wagner)的风格。

苏联的影响

就建筑而言,苏联时代可分为两个时期。1968 年之前,党允许建筑师享有相对的自由。他们原创和创新的作品旨在展示党的现代性。1968 年运动之后,在一些斯洛伐克建筑师的支持下,党进入了专制阶段,制止了所有的创作冲动,并要求将纪念性建筑作为其全能权力的象征。在布拉迪斯拉发可以找到苏维埃建筑的伟大典范:自由公园是苏联城市化的典型范例,气势恢宏、毫无个性的建筑环绕着一个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个不朽的喷泉、建于 1967 年至 1973 年的斯洛伐克民族起义桥(在苏联时期显然没有这个名字)是另一个很少关注城市历史遗产的例子。为了修建这座长达 430 米的庞然大物,历史中心的三分之一被拆毁,如今圣马丁大教堂也因来往车辆造成的震动而岌岌可危。最后,在 1983 年,这座城市获得了一个奇怪的倒金字塔:无线电之家,它经常被列为世界上最丑陋的建筑之一......现代性并不总是开明的!

当代斯洛伐克

与许多欧洲国家的首都一样,布拉迪斯拉发也不例外,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气势恢宏的摩天大楼,其玻璃和钢筋的轮廓压垮了历史中心。最有名的摩天大楼包括 115 塔(115 米,28 层)、Aupark 塔(96 米)和全景城。到 2022 年,这些塔楼都将被巨大的 Eurovea 购物中心的塔楼所取代。该项目计划高度为 168 米,但并非没有争议。另一个大型项目是 Podhradie 工业区的改造,一期工程将于 2019 年底完工。Podhradie 是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区,近年来已荒废,在明星建筑师扎哈-哈迪德的推动下,该区将重获新生。该区更名为天空公园(Sky Park),将提供数百套公寓、近 5.5 万平方米的办公室和商店,以及一个大型城市公园。该项目包括杜尚-尤尔科维奇(Dušan Jurkovič)建于 1941 年并被列为国家纪念碑的锅炉房,旨在成为历史与现代之间的纽带......但对许多人来说,它标志着一个流行街区和文化的终结。除了这些备受争议的大型项目外,一些斯洛伐克建筑师也开始转向更简约、更朴素的风格,设计出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优雅住宅。这些新作品将高贵的材料和光线放在首位。我们希望这种负责任的新型建筑能够抵挡住开发商和金融家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