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e de Bratislava © Aleksei Savin - Shutterstock.com.jpg
Eté à Bratislava© nataliajakubcova - Shutterstock.com .jpg

匈牙利少数民族

由于人数众多(约54万人),这个以散居形式生活的少数民族是斯洛伐克组织最完善的少数民族。在政治上,斯洛伐克匈牙利族的代表是马扎尔联盟党(自治保守派),最重要的是Most-Híd党(中右翼自由派),该党是2016年至2020年执政联盟的成员之一。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主要居住在多瑙河沿岸的南部地区,有许多用匈牙利语教学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但没有只用匈牙利语教学的大学。尼特拉大学的匈牙利语教研室只有 50% 的课程用匈牙利语讲授。接受高等教育的匈牙利年轻人一般都前往匈牙利,毕业后也倾向于留在匈牙利。在媒体方面,斯洛伐克国家广播公司 RTVS 每周用匈牙利语广播 35 小时,还有许多匈牙利语广播电台、电视频道和大约 15 家报纸。

紧张的政治关系

历史对斯洛伐克人的命运产生了持久的影响,他们曾被匈牙利人统治了九百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 年签订的《特里亚侬条约》正式宣告了奥匈帝国的解体。地图被重新绘制,捷克斯洛伐克诞生,接管了匈牙利人占多数的某些领土,尤其是多瑙河以北地区。在这些混居地区,同居进展顺利。例如,在科马尔诺(Komarno)和什图罗沃(Štúrovo),每个人都讲两种语言的城镇中,混血婚姻的数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而且没有出现任何紧张局势。外交层面的关系则更为复杂。政客们将这一问题作为一种工具,两国的民粹主义领导人就像乒乓球比赛一样,轮流利用这一民族主义弦乐来抨击对方。每一方都会利用过去某些尚未愈合的历史创伤来为自己的阵营辩护,这些创伤导致了某种程度的两极分化。

捷克人

这个少数民族占斯洛伐克人口的 0.8%。捷克人与其姐妹斯洛伐克人完美融合,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两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传统,新当选的斯洛伐克总统会对捷克总统进行首次正式访问。许多斯洛伐克学生在布尔诺和布拉格的捷克大学学习,许多斯洛伐克人在边境另一边有家人。事实上,在 "天鹅绒离婚 "期间,人们可以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国籍之间做出选择。所有斯洛伐克人都能听懂捷克语,这主要归功于电视,主要出于经济原因,电视上播放了许多捷克语电影。虽然斯洛伐克和捷克在历史上存在竞争关系,尤其是在体育方面,斯洛伐克人还略有自卑感,但两国人民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

鲁西恩家族

这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仅占斯洛伐克总人口的 0.4%,约有 33 000 名申报成员。这个被称为 "次喀尔巴阡乌克兰"(Subcarpathian Ukraine)的民族有明确界定的领土,目前大部分分布在利沃夫周围的乌克兰西部,小部分分布在波兰东部、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北部。该民族的历史与斯洛伐克相似,只是从未成功建立过自己的国家。与斯洛伐克一样,鲁塞尼亚从14世纪起一直受到匈牙利的影响,直到 1918 年奥匈帝国灭亡。随后,鲁塞尼亚人要求并入捷克斯洛伐克,同时要求一定程度的自治。1919 年签订的《圣日耳曼昂莱条约》确认了这一愿望。第一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分为四个区,即波希米亚区、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区、斯洛伐克区和次喀尔巴阡山鲁塞尼亚区,每个区都享有文化自治权,特别是在行政语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一个转折点: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鲁塞尼亚在纳粹军队到来之前宣布独立仅四天,纳粹军队将其重新并入希特勒的盟友霍西的匈牙利。随后,鲁塞尼亚人作为捷克斯洛伐克军队的一部分参加了国家解放,特别是在斯维德尼克附近的杜克拉山口。战后,苏联重新划定了边界,接管了斯洛伐克东部地区,包括鲁塞尼亚地区首府乌霍罗德(现属乌克兰),以便与匈牙利直接接壤。鲁塞尼亚的领土统一被打破,其民族逐渐被人遗忘。然而,这个仍有约 70 万人的族群保留了其祖先的文化。鲁塞尼亚人的意思是 "小俄罗斯人"。直到19世纪,这个词一直指中世纪时基辅王子的领地 Rus 的居民。鲁塞尼亚人最初被称为 "Rusenians "或 "Russians",这是一个用来称呼所有乌克兰人的名称。如今,大多数鲁塞尼亚人居住在乌克兰西部,使用的语言与乌克兰语非常相似。他们使用西里尔字母,但信奉希腊天主教(统一天主教),不像乌克兰人主要信奉东正教。在斯洛伐克东部边缘与波兰和乌克兰交界处,可以找到这个完全融入斯洛伐克社会的官方少数民族。他们继续用自己的语言出版两份报纸,国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则用鲁塞尼亚语播放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