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黑马伦人的故事始于 1650 年左右英国人对现在的苏里南的殖民统治。为了开垦土地,英国人从非洲运来了奴隶,二十年后,英国人最终与荷兰人用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交换了新生的苏里南。已经在那里工作的奴隶主要在甘蔗地里劳作,他们在荷兰人的统治下,为蓬勃发展的欧洲蔗糖市场供应蔗糖。奴隶们的生活条件显然并不令人羡慕,但需要强调的是,荷兰的殖民制度与法国的 "黑色法典 "制度不同,它是特别严酷的:主人可以完全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待奴隶,毫不犹豫地采取苛刻甚至残忍的手段。这种虐待让人难以忍受--一些奴隶自杀,甚至杀死自己的孩子,以免除他们的奴役生活--再加上他们对种植园周围的森林非常熟悉,促使一些奴隶逃跑以重获自由:这就是 "黑奴 "的起源。
渐渐地,个人黑奴现象变成了集体黑奴,逃跑者组成了秘密的小团伙,然后是真正的自由人社区。那些被称为 "丛林黑人"(Bushinengués,源自斯拉纳语中的 "Bushi Nenge",本身源自荷兰语中的 "Bos Negers "和英语中的 "Bush Negroes",字面意思为 "丛林黑人")的人也利用了一个历史事件来维持生计。1712 年,受母国委托兼并土地的法国海军上将雅克-卡萨尔(Jacques Cassard)试图将荷属苏里南殖民化。力量对比使他提出以按人头征税(按奴隶头数征税)作为从苏里南撤军的交换条件,阿姆斯特丹接受了这一建议。为了减少税收和确保劳动力,荷兰种植园主决定暂时将奴隶送入森林,打算风暴过后再将他们送回种植园。但是,许多对内陆森林了如指掌的奴隶趁机逃跑,加入了已经形成的马隆人社区。
偷渡事件从孤立的现象发展到整个18世纪,成为一股巨大的逃亡浪潮,引起了荷兰当局的反应。种植园主在殖民军队的支持下,开始追捕逃亡者,并将他们带回种植园。结果,布希嫩盖斯人和殖民当局之间很快爆发了全面战争。马龙人通常定居在内陆交通不便的地区(森林和河流),他们组织起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毫不犹豫地返回种植园,解救他们的妇女和儿童,同时也收集武器。当时形成的六个不同社区与今天苏里南的社区相同:马塔瓦伊斯(Matawaïs)、阿卢库斯(Alukus)(后来的博尼斯(Bonis))、昆提斯(Kwintis)、萨拉马卡斯(Saramacas)、恩朱卡斯(N'djukas)(或称奥卡斯(Aucas))和帕拉马卡斯(Paramacas)。这些真正的勇士完美地掌握了他们所处的环境,并屡次发动攻击,以至于殖民者希望将剩余的奴隶留在种植园里,他们向马龙人提出了和平条约,这导致了马龙人自治社区的合法形成。1760 年,恩朱卡人率先签署了这一条约--《奥卡条约》,成为美国土地上第一个获得独立的黑人,随后萨拉马卡人也很快签署了该条约。

波尼的案例

然而,并非所有黑马龙社区都选择了与荷兰人签订的和平条约。事实证明,这些条约中的某些条款要求被安抚的马龙人与殖民当局合作,帮助他们追踪新的逃亡者,但也拒绝将任何新的逃亡者融入他们的社区。博尼人拒绝这样做,并在酋长的带领下,于1776年离开了苏里南。这位酋长不是别人,正是博尼本人:他出生在森林中的阿鲁库社区(以第一任酋长的名字命名),他在那里长大,对亚马逊的领土有了完美的认识。他的自信和魅力很快使他成为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既是社区领袖,又是精神领袖,使他具有强烈的战士身份。由于拒绝与荷兰人合作,博尼斯人越过马罗尼界河,在法属圭亚那定居,这在法国境内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意见不一:一方面,有人认为法国当时缺少劳动力,将这些马龙人纳入种植园可以使他们融入其中;另一方面,波尼人被认为是危险人物,不可能与他们沟通。这个问题更加棘手,因为法属圭亚那也有黑人马隆人,它不知道该如何处理。1786年,圭亚那管理者决定派传教士到马罗尼河上与波尼人谈判达成和平协议,并向他们提供种植园的工作,但波尼人拒绝了这项协议。三年后,博尼回到苏里南释放奴隶,引发了博尼人和荷兰当局之间新的战争。这场战争随着1793年左右布什宁格领导人的死亡而结束。直到1848年,法国废除了奴隶制,黑马龙人和圭亚那当局之间的关系才得以正常化。

今天的黑马龙队

2014 年,布希嫩盖族人口估计约为 194 000 人:苏里南一侧为 126 000 人,法属圭亚那为 68 000 人。最大的族群是萨拉马卡人(8.25 万人,其中 5.75 万人在苏里南)和朱卡人或恩朱卡人(也是 8.25 万人,其中 5.6 万人在苏里南),其次是阿卢库斯人或博尼人(1.08 万人,仅在法属圭亚那)和帕拉马拉卡人(1.03 万人,平均分布在边界两侧),然后是马塔瓦伊人(6800 人,仅在苏里南),最后是昆蒂人(950 人,仅在苏里南)。萨拉马卡人说的是萨马卡语Saamaka),这是一种以葡萄牙语为词汇基础并混合了阿坎语(一种西非方言)的克里奥尔语,与马塔瓦伊人的语言有一些共同之处;而恩朱卡人、帕拉马拉卡人和博尼人使用的是一种以英语为基础并加入了欧洲和美洲印第安语元素的克里奥尔语。后三个族群的语言密切相关,被归为nege-tongobushi-tongo 两种语言。Sranan Tongo 语是苏里南的官方语言之一,由没有逃跑的奴隶创造,是黑人马龙人使用的通用语言。

社会组织

虽然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特定的运作方式和信仰,但它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社会组织类型。布希嫩盖族的母系社会分为两个社会类别:男性和女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混淆,因为黑马伦人认为女性是能够削弱男性权力的强大存在。因此,日常生活按照非常严格的任务分工来组织:男子配备步枪(他们阳刚、力量和责任的体现),通过狩猎和捕鱼来养活整个群体。妇女负责操持家务,并种植和收获水果、蔬菜和树根。她们可以有几间由丈夫建造的房子,男人可以有几个妻子,只要他能养活她们所有人:他必须有能力让她们住下,为她们提供食物和医疗服务等。
父权不是由父亲行使,而是由最年长的舅舅行使,因为不鼓励父亲承认孩子。因此,年幼的男孩由舅舅教导,舅舅教他们认识森林,如何在小溪里撒网,以及使用桨和塔卡里(takari)划独木舟的所有技巧。如今,电机已经取代了体力,但在跳跃中驾驶独木舟仍然需要灵巧的身手,而这些都是无法即兴发挥的。小男孩还必须在 7 岁之前能够自己制作玩具,14 岁之前能够制作长凳,20 岁之前能够制作独木舟。学徒期以建造未来妻子的房子而结束,这象征着他已长大成人。在瓦亚纳人中,成年仪式是年轻男子将黄蜂或蚂蚁囚禁在一个柳条编成的小盒子里,蜇人的痕迹清晰可见,然后将盒子沿着身体移动。为了成为成年人,年轻人必须忍住疼痛而不发出尖叫声。

布希能格村的传统运作

每个村子的入口处都有一个阿桑包(assampau),这是一种树叶门户,据说可以避邪。 Gaan-lo (部落)按照以下等级制度运作:Graanman是部落的首领和最高权威;总队长Graanman的地区代表;队长是较高级别大家族的代表,也可能是一个村庄的首领;Basia是一个村庄所有家庭的代表,是队长总队长的直接助手。
至于村里的活动,艺术和手工艺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萨拉马卡人在装饰艺术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们用高度对称的形状来装饰物品。他们还用一种被称为 "坎班巴 "的疤痕术来装饰身体,这种疤痕术是在脸部皮肤(尤其是嘴部周围)和乳房之间按精确的图案划出小口子。萨拉马卡人还有用古老方法编织发辫的传统(这些发型都有不同的名称和含义)。农业,更具体地说是刀耕火种非常普遍,灰烬被用作肥料。黑马龙人村庄周围种植水稻、红薯、烟草、可可、香蕉,尤其是布希嫩盖人的主食之一木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