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里布里奇号

阿尔卑斯山是一些伟大作家的故乡,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情有独钟,从未停止过捍卫这里的独特风貌。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Frédéric Mistral)。他是一位作家和词典编纂者,1830 年 9 月 8 日出生于 Maillane,1914 年 3 月 25 日逝世于此。他是该地区的标志性人物,是 Félibrige 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该协会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致力于保护奥克语国家的语言和传统。他于 1859 年用诗歌和奥克语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米雷耶》于 190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作品讲述了当时普罗旺斯地区两个普罗旺斯年轻人文森特和米雷耶之间爱情受挫的故事。19世纪末 ,他创建了普罗旺斯人种博物馆 Museon Arlaten,馆内收藏了大量代表阿尔地区风俗和历史的藏品。玛丽-莫隆(Marie Mauron)1896 年 4 月 5 日出生于普罗旺斯圣雷米,是这一运动的继承人,她也留下了大量极富诗意的作品。她被称为普罗旺斯的科莱特,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小说、故事和传说,全部用普罗旺斯语和法语出版。虽然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歌颂她深爱的祖国,但她最近的作品却带有激进主义色彩。作家直言不讳地反对破坏该地区面貌的各种势力:开发商、投机商等。Marie Mauron 于 1969 年当选为 Félibrige 少校。

阿尔卑斯山,一个灵感的源泉

其他作家在访问期间也受到了阿尔卑斯山的启发。阿尔方斯-杜德(Alphonse Daudet,1840 - 1897)在1864年第一次来到丰特维耶(Fontvieille)时,就决定......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都在这里度过假期!几乎每个小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学过著名的普罗旺斯短篇小说集《我的童年》(Lettres de mon moulin),其中许多人还参观过丰特维耶的磨坊。然而,作者只在村里住过一年,从未在磨坊里住过。事实上,尽管杜德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巴黎度过,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他仍然是普罗旺斯作家的典型代表。他笔下的一些人物,如塔尔塔林-德-塔拉斯康(Tartarin de Tarascon),已经变得如此著名,以至于他们再也无法与当地的历史割裂开来。

对于 1914 年 2 月 27 日出生于西贡、2004 年 3 月 21 日逝世于巴黎的伊万-奥杜瓦来说,丰特维耶是他灵感的源泉。虽然作者出生和逝世的地方都远离普罗旺斯,但他对该地区却十分热爱。他在阿尔勒和尼姆度过的童年使他对这一地区怀有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包括《我父亲的佩剑》(1999 年),在这本书中,他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对阿尔勒和尼姆的记忆。他还为费尔南多、利诺-文图拉和埃迪-康斯坦丁主演的电影撰写对白。最后,他还为 Johnny Hallyday 主演的影片《D'où viens-tu Johnny》撰写了剧本。